2000年教育审计年鉴
 

年度审计工作情况

 

  1999,教育部财务司在长沙和上海分别召开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全国省区市教育部门的审计工作会议,邀请各部门、各单位主管审计工作的领导出席。会议的宗旨是: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服务教育,重在行动。会议的目的是: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推动内审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会后,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在机构改革中,一方面克服不利的影响和困难,一方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推动下, 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和落实教育部《关于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 审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广大内审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据29个省区市和44所部直属高校报送的资料统计,1999年审计总金额达1300多亿元,纠正违规违纪金额19亿多元。更加可喜的是,以往审计工作较先进的省区市和高校继续取得了好的成绩;一些较后进的省区市和高校也取得了较突出的发展。1999,各部门和各单位以保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共开展了 76940 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财务收支审计

 

  1999年,大部分省区市继续对“两基”验收、复查前教育投入情况和教育费附加征收情况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促进教育经费依法投入、规范管理、合法使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安徽省已有2/3的地市完成此类审计,共查出欠拨教育经费1.02亿元;四川省广元市教委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专款进行审计,促使1998年前全市拖欠的270万元全部到位;贵州省教委审计处组织对9个县(区、市)教育经费进行审计,追回未及时拨付或被截留挪用的教育经费1000余万元;内蒙古自治区教委对14个区县的教育经费进行抽查审计,追加教育经费1亿多元;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审计科持续开展财务收支定期审计,1999年审计覆盖面达100%;这些审计工作有力促进了国家有关教育投入政策的落实。许多部门和高校的审计机构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如高校撤、并、升格中承担了大量的财务收支审计任务,对学校的资产负债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很多高校还开展了财务预决算审计,促进学校加强了财务管理。

 

基建修缮工程审计

 

  1999,各地、各单位教育审计机构加大对基建和修缮项目的审计力度, 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相关规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据29个省市和44所部属高校上报的材料统计,1999年共完成基建和修缮项目17739, 审计金额 64亿元,审减金额5.4亿元 。通过开展基建审计,防止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标准、高收费,维护教育单位的合法权益,减少了工程造价,节约了工程投资,堵塞了漏洞,促进基建部门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湖南省教育系统共对2223项基建修缮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金额5.03亿元,在各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审计核减金额5192.79万元,核减率为10.32%,按全省专兼职审计人员计算,人均创经济效益14.4万元,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河北省教育系统共计完成基建和修缮工程审计项目756个,审计金额4.5亿元,审减金额5192.79万元, 人均创经济效益18.34万元。浙江省高校共完成基建审计880,审计金额3.18亿元,审减金额2995万元,平均核减率9.4%;宁波市教委组织开展基建和维修项目审计92,审计金额1.8亿元,审减金额1713万多元;四川省教委共完成基建审计1712, 审计金额4.56亿元,审减金额3868万元。

 

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各部门和各单位在总结开展此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纷纷制定和修订了相关的规章或办法,继续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据29个省市和44所部属高校报送的资料统计,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3万多项。宁波市教委在12个县区全面开展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山东、河南、贵州、江苏、四川、浙江、湖北、上海、湖南等省市开展这项审计都在400项以上。通过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增加了责任感,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围绕热点问题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

 

  教育收费问题涉及对象广、范围大,关系千家万户,各级领导都十分关心。各审计机构积极开展了规模不同的教育收费审计或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有效治理了乱收费和对所收资金乱收乱支的现象,维护了教育部门的形象。在高校后勤改革中, 后勤资产状况十分复杂,核算方式多种多样,会计基础薄弱,使审计工作量大、头绪多。审计部门克服人少、任务重等各种困难,认真完成了这项工作,受到了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与欢迎,普遍认为通过审计不仅摸清了家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为后勤实行社会化、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得到发展。但是, 社会力量办学在财务管理、收取费用、资金运用和财产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部门审计机构开展对社会力量办学财务收支审计,促使社会力量办学财务管理规范化,保证其健康发展。

    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产业经济效益审计,企业集团内控制度评审,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科研及经济合同的审签等等。江西、安徽、福建等省还重点开展了教育救灾款的审计,防止出现克扣、挤占、挪用现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加强管理和指导,提高审计水平

 

  上海、贵州、湖南、甘肃、安徽、黑龙江、江苏、山西、陕西、河南、福建、北京、青岛、广东高教局、天津市教委等省(区、市)大力加强对所属地区教育审计工作的指导,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发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基础工作; 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督促检查贯彻有关方针政策情况,针对有关问题及时解决,完善相关制度,推动本地区教育审计工作的开展; 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和理论研讨活动,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1999年大部分省都举办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学习班、培训班,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研讨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解决审计实务问题,上海、湖南、湖北等省市还开展了工作质量检查评比活动;湖北、山东、四川等省召开了全省教育审计工作暨表彰大会,树立优秀典型;为了保持在机构改革中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稳定,各部门、各单位审计机构以法、以理、以据做了大量的争取、宣传和说服工作, 得到了领导和有关部门及广大教职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130301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