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审计制度设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优化审计制度设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以来,我校审计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我们在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经过努力探索,拓展审计范围,做到“学校资金运用到哪里,内部审计工作跟进到哪里。”通过多种形式的审计知识普及宣传,全校教职员工的审计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制度、机制、方法和流程得到进一步健全,审计已成为提高内部管控水平、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的主要做法有:

一、抓好内控高层设计,全面管控内部风险

1.2008年我校在高职院校中较早地就将内审职能从财务处分离出来,专设了“审计处”,提高了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有效地控制了审计部门自身风险。

2.健全和完善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审计内控制度,推进校内建立“副职分管、正职监管、民主监督、集体决策、公正公开”的工作机制,使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对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制度和约束机制。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基建、物资采购、人事等,重大决策事项必须经过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由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审议决定,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创新审计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

1.准确定位,创新审计理念。我校审计工作的定位由原来的单纯监督转变为服务与监督并重,内审工作的监督、评价、控制职能着眼于为学校经济发展服务,在做好监督的同时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工作中更加重视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将内部审计定位于组织内的“免疫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了“保值增效、防范风险、客观公允、提高质量”的全新审计工作理念,为审计工作深入发展提供前提与保证。

2.注重业务学习,提高审计人员实务水平。通过对《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规制度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以这些审计法规为指导,使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3.加强校内审计制度建设,为审计工作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先后出台了《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意见》、《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基建和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和《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推进我校审计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迈进。

三、运行审计联席会议机制,有效落实各项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由纪委办、监察审计处、党委组织部、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和基建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分管纪检审计工作的校领导主持。联席会议主要负责确定年度计划,定期讨论重要审计事项,指导和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督促问题整改等。通过审计联席会议,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

1.定期开展财务收支轮审,全面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为了规范二级学院预算执行和经费使用,制定审计计划,对二级学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促使二级学院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推动二级学院不断加强财务收支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2.客观公正评价中层干部,全面铺开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学校干部任免工作,受学校党委组织部委托,2012年底启动了对16名中层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按“三重一大”原则建立健全财务集体决策机制,严格经费审批、完善内部控制,注重绩效审计,加强资产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干部全面履行“一岗双责”。

3.完成校内审计和工程建设内控工作流程建设。加强基建、修缮工程效益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积极探索全过程跟踪审计,力争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为做好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聘请专业工程审价公司,提前介入审价工作,联席会议的相关部门、外部咨询公司和施工方进行多方会谈协商,为审计部门及时了解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情况,掌握一手资料,更好地为学校把好资金关口、减少成本支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2024044276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