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景秀平 随着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科研经费金额呈大幅增长态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从近几年审计检查结果来看,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挤占、套取、贪污、挪用经费等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的学术风气,也没有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因此,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管理,达到既又不挫伤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又保障科研工作者顺利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现状分析 为了使本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在高校科研经费上使用管理上积累材料,笔者选取了浙江省内几十家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经费报销审批、结余管理、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实务问题。本次调研活动共发出调查问卷59份、回收51份,回收率86%;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48份,问卷有效率95%。 (一)高校科研经费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高校在管理经费制度执行情况可谓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在科研经费纳入学校统一核算方面做的很好。忧的是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和账务处理与会计核算方面做的较差,真正落实的不到一半。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面 通过调研获得一些在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方面的原始信息。经分析发现目前多数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未来还需不断改进、加强管理。 (1)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构 (2)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情况 (3)对科研项目审计情况 经济性审计侧重于科研经费支出是否最节省,资金的效用是否得到最大化发挥;政策性审计则侧重于资金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二、西方国家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经验借鉴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最强国,非常重视科技投入,也有一整套监督体系,从国家立法、外部监督到内部控制等都有明确规定。从监督机构设置和监督工作的开展来看,履行监督职责的机构都是相对独立的,保证了管理的实施,并且根据《信息公开法》,实时的向社会公布经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执行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在监督的内容上有(1)对经费分配的监督,主要监督有关部门是否越权或无为、经费分配是否合理、项目评审过程是否规范等;(2)对经费使用的监督,主要是对项目执行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审查所开支的款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3)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主要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监督是否存为科研成果的造假等行为。相关举措既保护了研究人员的合法权益,又杜绝了科研腐败。 英国也是世界上科技发达国家,科研实力雄厚,已培养出9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英国一套完整科研管理体系。公立科研机构一般会根据经费提供方的要求并考虑本单位的发展目标来安排经费,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各项经费支出必须满足项目的要求与合同的规定,项目研究经费仅能用于该项目的运作而不能挪用,一旦违规将接受严厉的惩罚。在经费支出的核算上,采用全部经济成本法。即经费包括直接发生成本、直接分摊成本(项目需要使用的共享资源成本)、非直接成本(研究项目的不明确成本)等。对经费使用的监督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完成,首先是在理事会中设置了战略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对业务进行规划,做到对经费进行系统安排;其次是行政管理层在机构整体运行和课题管理的过程会对具体经费分配的进行管理,包括对财务在内的各种风险进行监控;最后是通过审计手段来保证经费使用的安全。内设的审计委员会会对其资助的科研项目进行审计或检查,而且还会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第三方审计,从而保证了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先行,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要实现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驾护航。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不仅保证项目经费合理、合法使用,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创造力,又使得管理者在实施科研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因此,把社会总体目标和科研人员个体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责、权、利相匹配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涉及的部门应开展有效协调、统一规划、综合考虑,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化、操作流程化、管理规范化。 (二)知识共享,提升科研管理守法意识 由于科研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存在信息不对称,即科研管理部门掌握更多关于科研项目的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经费预算、成本核算、项目决算等信息。因此,高校应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综合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以便科研人员随时查阅学校资源及制度要求,形成自觉按制度办事,按要求实施。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可以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业务培训或辅导,帮助科研工作者弥补在某些知识面的“短板”。如财务部门就科研项目如何做好预算、报销、决算等方面开展讲座;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科研信用宣传,提高科研工作者的诚信意识等。具备条件的高校,可对科研工作者建立信用体系,在管理上能有效杜绝“寻租现象”,使得科研工作者能遵纪守法、按规定行事,从而形成“让守信者得到胡萝卜,让失信者得到大棒”的氛围。 (三)加强审计,实施更加有效的审计监督 根据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充分发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职能,建立和完善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开展更加有效监督。改变过去科研管理部门只关注科研成果产出,认为经费使用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以及监督是审计部门的责任的这样一种认识。相关职能部门树立起“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统一协调、各司其职,共同开展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实现服务关口前移,全程参与过程管理,从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经费支出、成果验收、经费结算等进行管理,确保经费合理使用。审计部门应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条件允许的话应对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审计,采取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形式,对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实施方案及合同签订等进行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对经费划拨、费用开支、预算执行等进行审计;在项目结束后对经费决算、合同执行情况、结余资金后续处理等进行审计,真正做到科研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立体化审计。 (四)加强信息公开,实施阳光工程 高校应加大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实施进程的透明度。在提高科研工作者对科研经费阳光监管的认识的基础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进行科学规划,使之有利于对科研经费进行“管好”而不“管死”,既能有效的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同时又不挫伤科研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对外开展科研经费的信息公开,除保密信息外,对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经费预算、经费使用、项目结题、经费结算、经费盈余等全过程信息对外公开,实现经费管理的公开和透明。进一步推进阳光治校,逐步建立起科研经费监管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