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审计室 固定资产从账务处理来看,在财务会计中是非常简单的一块,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在一个单位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完整,防止单位资产遗失;另外一方面是保证资产的效用能够很好的发挥,防止出现重复采购以及资产闲置等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固定资产的合理分配也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防止不同部门之间资产失衡,有的部门固定资产有闲置现象,而另外一个部门却对同一设备有缺乏的现象。而对于一个大型医院来讲,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又有很大的特殊性,其固定资产品种更多,更专业,分布更广,对固定资产管理更具挑战性。 医院所涉及的固定资产不仅产品种更复杂,体量庞大而且其采购、审批、维护、报废环节也更复杂,购置及处置的周期都相对较长。医院的组织架构相对于一般企事业单位更复杂,对其设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均衡性把握难度更高。并且医院的固定资产大多直接应用于医疗服务,直接关系着医疗服务质量,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状况的研究,旨在探讨一个更适合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以保证医院的固定资产能够更有效的为医院的临床服务,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同时确保医院固定资产的妥善保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特点 (一)品种多 通常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被视为固定资产,医院的固定资产大致可分为房屋建筑类、专用设备类、一般设备类、以及其他设备。房屋建筑通常指产权属于医院的房屋建筑物以及一些附属于房屋建筑的设施。专用设备指直接应用于临床科研等的专业仪器设备,如CT机、核磁共振、离心机、细胞分析仪等。一般设备通常指一些同样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等。相对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医院有更复杂、更专业的专业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要关注其完整性及存在性而且要确保这些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以确保其能有效的为临床服务。 (二)规模大 摆放场所分散医院的体量相对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来讲,规模相对较大,其固定资产分布也较分散。这也给固定资产盘点以及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以及日常维护带来难度。不同固定资产根据其特性,也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如房屋设备由基建处归口管理、直接用于临床科研的专业医疗设备由设备处归口管理、电脑、打印机等通用设备由总务处归口管理。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资产管理办法无法承担大规模的分散的资产管理 一些医院目前无论是资产采购的审批流程还是资产报废的处置流程都采用纸制流转签字的形式,没有形成信息化的流程体系,由于当中经过的环节多,资产多、部门多容易产生错误也不易被发现。全院资产没有系统化,框架化、网状管理。往往对全院的固定资产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概念,所有资产混在一起,没有分类管理。 (二)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调动频繁,交接手续混乱不清 资产管理员缺乏管理意识及责任心,各科室的资产管理员一般是兼职,平时缺乏对资产管理的意识,资产管理又没有与绩效挂钩,没有奖惩制度,即便资产遗失也无需承担责任。另外由于资产价值大,使用时间久,大型资产从投放使用到报废一般要经好几任资产管理员手。资产管理员一般都是兼职,在工作交接的时候一般都会忽略资产管理工作的交接,有的资产管理员是由护士长兼职,在岗位调动时都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交接。固定资产遗失后无法落实责任到个人,现任推脱责任给上一任,上一任又说她经手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缺乏交接文档来落实责任。 (三)资产标签寿命长,标签在报废前就脱落 医院的固定资产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经过数年的更替以及为达到消毒药水经常的擦拭洗涤,标签很容易脱落或是标签上的字迹模糊不清,难以与账薄上的明细相对应,时间一久,给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带来难度。 (四)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资产擅自调拨移动方位 在对资产进行盘点的中发现,有的资产被科室擅自调拨给了其他部门使用,但未通知资产管理员以及医院总的固定资产管理归口部门。诸多安装于房屋设备内的固定资产整体报废拆除前,没有与资产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先行清点数量确认后再做拆除报废处理,而是先行拆除,随意堆放。这为事后对固定资产的清点确认照成了麻烦,在清点确定中无法从成堆的拆散的废物中分辨出完整的资产。 (五)资产处置上报审批时间长,处置资产没有集中摆放,容易遗失 由于空间的限制,有些科室将不能使用的资产随意堆放,医院由于空间的局限性,也没有集中的仓库摆放各科室报废资产。由于资产报废通常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当中经历的流程及时间都较长,医院又缺乏集中的摆放地点,而资产管理员又认为凡是提交过报废申请的资产已经不属于其管理范围,更是疏于管理,有的甚至科室搬迁也不将报废的资产一起带走。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从以上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可以看出,以上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多分布广,品种杂并且专业性强,这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引入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以应对大规模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一)引入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针对当前在固定资产无论是在申购、采购、维护、报废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纸质流转以及记录维护工作,传统卡片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建议医院引进更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信息在导入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去。所有申购、采购、报废的申请全部都通过信息申报,走审批流程。固定资产系统直接与财务系统相衔接,确保财务数据与固定资产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与连贯性。通过数据化系统的维护。 (二)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与绩效挂钩 为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防止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可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科室以及个人的绩效考核。一方面可以增加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防止固定资产遗失后产生责任推诿的现象。设立奖惩制度,与科室的绩效与个人的绩效相挂钩,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的一部分,并进行绩效评价。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 由于临床定期消毒的资料,临床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标签容易脱落,标签上的字迹更容易褪色。对于临床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标签需要使用粘性更强,字迹更持久的标签。并且对标签定期更换,以确保每个资产的标签都清晰完整。同时可将二维码元素引入固定资产标签中,在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时可通过二维码扫描进行匹配,并可通过二维码扫描查看固定资产维保信息以及使用效率。 (四)加强固定资产制度建设 需将规定资产管理的概念融入到各科室的管理制度以及规章制度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通常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概念,医院改造或科室搬迁时对于要报废或固定于房屋建筑的固定资产应先打报废申请通过审批后再作废。对于固定资产的流程需嵌入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里,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里嵌入不同角色与不同权限,通过流程进行控制。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只有在不同固定资产业务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里走完流程后再对实物进行处置。如固定资产购买,只有等固定资产采购流程走完后再到相关采购科室凭系统审批领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调拨,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内填好调拨单经审批后再进行固定资产搬动;固定资产处置也是预先提交固定资产报废申请,等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审批后再请相关部门处置固定资产,这样就能避免一些设备报废后,使用科室擅自拆除,相关部门并不知晓。等相关部门知晓后,到现场发现固定资产已被拆散,对规定资产报废清点带来难度。 (五)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 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医院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专业设备,通常需要很大的空间摆放。尤其是报废后,通常都面临申请流程长,要在医院摆放很长时间后,报废流程才走完,相关设备才能被处置。待报废设备在医院摆放时间较长,日积月累无法处置,一方面医院没有足够的空间合理摆放这些固定资产。另一方面待报废资产长期堆积,没有集中安置,容易导致待报废固定资产遗失。所以医院因加强与上级审批单位的沟通,一方面加快审批速度,另外防止错过上级主管部门集中报废的时间。 四、总结 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的观察发现,医院固定资产的数量大、品种多、分布范围广等特殊原因给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许多难度。医院中大量的资产管理员是一线医疗人员兼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这也给医院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医院特殊的消毒标准,导致固定资产的标签容易褪色脱落,时间一长对于固定资产的辨识以及账实匹配带来难度。医院的用房紧张,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审批时间长,大量待报废固定资产的合理安放也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以上问题分析,本文认为医院应摆脱传统的老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引入系统化,信息化,能应对大数据的现代化系统对不同固定资产的特性进行定义并归类管理。并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与使用科室以及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的绩效挂钩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以及积极性。加强固定资产流程建设以及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沟通,缩短审批流程,缩短待报废固定资产在医院的摆放时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