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俄罗斯 赵永奎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对俄罗斯的印象,在苏联解体前我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那时,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25日,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成为俄联邦,并继承了前苏联的对外对内一切权益,包括债权债务。到今年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已经走过了24年的历程。对今日俄罗斯国内的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以及风土人情都是世人所关心的。从1990年至2015年,我先后去过十次,其中在1994年至1996年、2014年至2015年,还在俄罗斯长住了两年半。因此,对俄罗斯的印象在我脑海里经常浮现。 首先,说说俄罗斯的领土和人口。俄罗斯的领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有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是加拿大( 997.1万)和中国(960.1万)。而俄罗斯的人口却不是最多的,1991年独立时是1.48亿,到2013年是1.43亿。应该说人口的出生率不但未升,反而是下降了,这其中还包括每年数十万的外来移民。俄罗斯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1.6至1.8倍。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在前苏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跌到谷底,连续十年停滞不前。此时的人口出生率急居下滑,据报道每年少出生人口近百万。到了新世纪后,虽然经济有了好转,但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仍没有消除。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人口出生率也一直没有改观。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地处欧洲,受他们的影响较大,不愿意多生孩子。而想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好一些,在精神层面能够得到更多的享受。比如俄罗斯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度假比比皆是。 其次,说说俄罗斯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拿首都莫斯科来讲,在苏联解体前已经成型为完整的规模。到五十、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当政时期,新建了以新阿尔巴特街为主要标志的档次较高、具有时代气息的商业建筑。这些建筑现在看来仍不过时,仍然是俄罗斯人和外国人购物的选择。于此同时,为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还建设了大量民用住房。因为需求量大,加上俄罗斯当时的主要精力和重点都放在与美国争霸上,所以这些建筑的质量、标准和艺术性都不如三十、四十年代建筑。从六十年代末到前苏联解体以至解体后的十年间,均没有像样的和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出现。俄罗斯独立后新的、大型建筑开始是在普京当政的 几年后。既有高档的商业设施,也有标准较高的民用住房,更有中等、高等教育用房的扩建与改建,使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座古老的城市又焕发了新春。 在俄罗斯的城市建设中,不能不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铁。这两座城市的地铁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实用上,虽然明年就满八十周年了,到现在看仍比较先进。以莫斯科为例,地铁每天的运载量为九百万人次,为纽约和伦敦之和,是解决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的载客量以及50秒的行车间隔,绝对是世界各国无法比拟的顶尖技术。在莫斯科,地面上行人很少见,公共汽车的乘客除上下班时人多拥挤一点外,平时都很少。圣彼得堡的地铁也是如此,它不仅四通八达,而且在建筑风格上,每一座车站都有建筑特色,把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统一起来,最值得一提的是地铁能从涅瓦河底通过,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不影响城市的美观。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好转与起飞,当属普京执政这十几年。先从谷底爬出,再到逐年上升到百分之2、3、4,最高达到5点多,使俄罗斯重新回到大国的地位。到2013年底,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1.7万美元,而人口却只有1.43亿。 再次,说说俄罗斯人的生活状况与情趣。国家经济的好转,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以住房为例,原苏联解体之前,老百姓的住房已经达到人均15平米,但楼房都以四至七层为多,户型小,标准低,质量也很差。这些年各大城市的居民住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极大地改善了住房条件。 从居民的生活来说,虽然收入不高,但生活水平并不差。到2014年7月,莫斯科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是12850卢布(约合401.6美元),基层员工月工资为13613卢布(约合426美元),医生和教师的月工资为24218卢布(约合756美元)。原因是社会的福利比较多。比如生病住院不用花钱,孩子入托、上学收费很低,住房基本上得到解决。在经常性支出方面,也是比较低的。譬如,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一次只有25卢布,约合人民币3元左右;超市里的鸡蛋、牛奶、面包、酸奶和大宗蔬菜都不是很贵;牛羊肉也不算贵。可以说,居民没有更多的后顾之忧。 俄罗斯人的性格比较开朗,愿意交朋友。例如,在最美好的夏季里,俄罗斯人有的是一家人、也有的是约上朋友、还有的年轻人过生日等都会到城市森林里的湖边上进行烧烤,每当遇上中国人常会过来打招呼或进行食品交换,显得很绅士与好客。最让人感到赞许的是,俄罗斯青年男女结婚前都去外景地拍婚纱照,当好奇的外国人要和新娘照相时,他们非常高兴,积极地配合。 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和乐观态度令人钦佩。在公共场所,比如电影院、剧场、商场购物、乘坐地铁与公交,他们不但注意仪表美,而且从不大声喧哗,两个人谈话只有对方听到而已。在对孩子教育和服装打扮方面更是在意,每当新学期开学,父母就会带着孩子去商场购买衣物或学习用具。买衣服很讲究衣裤鞋帽的搭配,点点滴滴地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总体上说,俄罗斯人是很注意穿戴的美感。在生活之余,俄罗斯人也经常约友聚会。和中国人一样,聚会开始时,也少不了祝酒词。他们的祝酒词分不同的场合,讲的内容不同。一般来说,有祝生日的、祝婚礼的、祝新年的、也有祝取得成绩或纪念活动的等。不管哪种,祝酒都从长者或领导开始,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在敬酒时,敬酒者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在场的人应停止进食、交谈、抽烟。要是在婚礼上,祝酒者要带头大声喊“苦啊”,在场的人要随声附和,这时新郎、新娘就要当众接吻。这反映了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与乐观向上的态度。 最后,说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南扩以解决拥堵问题。去过莫斯科的人都知道,面积很大。莫斯科是东欧最大的城市,地区面积1081平方公里。但是,随着人口和城市功能的发展,莫斯科市早已难以应付。今天1500万人口、600多万车辆的城市规模。上下班高峰要堵上两三个小时。莫斯科市是目前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伦敦、巴黎和纽约等世界大城市的一倍。 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城市不扩大面积、不增加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就不能适应城市功能的需求。为此,莫斯科市将在城郊西南征得一块约“一个半”莫斯科大的土地,约14.4万公顷,由莫斯科州划给莫斯科市,这样莫斯科市的面积将扩大到原来的2.4倍。据说新扩大的莫斯科市的地铁由中国来建,总价值约20亿美元。 如果说通过在俄罗斯生活、参观和考察,能有一点认识和体会的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俄罗斯的领导人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具有前瞻性与坚定性。比如在2014年因俄罗斯收回克罗米亚,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压制、缩小俄罗斯的战略和生存空间时,俄罗斯敢于强顶压力,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克罗米娅收回管辖。美欧以此来制裁俄罗斯,禁止贸易往来,但没有压垮俄罗斯,反而使俄罗斯人更加团结。二是俄罗斯人为了支持国家的重大决策,忍受了美欧制裁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譬如物资短缺、物价上涨、卢布贬值,使俄罗斯人的生活受到较大的损失。在2014年12月,1美元兑换卢布达到72,4月是1美元兑换34卢布。尽管如此,在民意调查中,俄罗斯人还选择了坚定地支持国家领导人普京,使普京的支持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85%。这说明俄罗斯人的爱国热情高于自己的切身利益。三是俄罗斯是真正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防工业和航空领域均领先于世,虽人口少,但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再如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出口仅次于美国,天然气储存量1163万亿立方英尺、全球排第二,石油也是出口大国。这些就构成了俄罗斯敢于抵制强敌的物质基础,当然还有人心向背的群众基础。四是俄罗斯人的文明举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行为也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