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高校内控审计机制的现状与改进思考(邓蜀娟)
 

当前形势下高校内控审计机制的现状与改进思考

邓蜀娟

一、前言

2013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学校中已有98人因腐败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其中包括多名高校领导干部。高校腐败案件频发,在四川省纪委查办的重点行业腐败案件中居于首位。本应是进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却无法抵挡权钱交易的侵蚀,成为腐败高发区。透过这种现象来看,其根本原因是高校自身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存在问题,监管严重缺位,出现了重大漏洞从而为各类经济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切实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就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高校内部控制与内控审计的现状

()内部控制的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虽然已经有相关内部控制,各项制度、措施和程序在形式上也逐步完善,但是实施内部控制缺乏顶层设计,领导不重视,办事人员走形式,很多内控不可操作,这是内部控制的难点所在,审计工作的难度所在。此外,对于学校内部控制的评价也没有统一的可参考的标准,各高校也没有针对性地建立自身的内控框架和评价体系,内控审计缺乏依据。

()内控审计的现状

内部审计是高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地位还不是很高,审计的范围还不是很广,审计人员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监督和服务职能的发挥。从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尚没有参与管理决策的功能,只是学校的职能部门之一,执行学校管理层的决策,并不具备获取相关重大信息的权利,有时候甚至对学校重大的决策方向也全然不知;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和组成上看,大都是缺乏经验,缺乏专业性、独立性等等。从内部审计自身来看,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对于教学、科研、财务、资产、采购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和相关业务环节控制的知识,对组织治理等方面也缺乏贯通的知识结构,没有那么多人员和精力专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过多的审计时间,过高的人力成本,较多的职权限制和外部影响也制约了内部审计部门单独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三、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是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需要。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有:(1)过度举债的风险。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大。有些学校没有按照自身的规模和发展状况合理负债,造成学校盲目负债,使学校面临过度举债的风险。(2)投资损失的风险。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高校对外部环境和复杂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管理滞后,对某些新业务没有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加之尚未建立起完全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导致盲目投资或错误投资,造成投资期满本金难以收回的风险。(3)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近年来,有些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严重问题。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设置账外账、费用支出失控、资产不清、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4)滋生贪污腐败的风险。在当前一些高校,由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出现了挪用公款、套改账目、贪污腐败等问题。

()是高校完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经费支出逐年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高校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以完善高校的长效机制。为此,高校应积极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及制度方面的缺陷,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与意见,从根本上防止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是高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更直接地服务于高校内部管理,承担高校组织免疫系统的角色。该变化要求内部审计为学校管理提供多元化的审计服务,由过去单纯强调“监督”向“监督”和“服务”并重转变,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转变。

四、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规范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企业中,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不断推广,审计部门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到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当中,可以进一步将审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审计的水平和质量,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也能起良好的作用。现在,要将企业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逐步从企业渗透到教育审计当中去,规范高校内控审计的流程,提高高校内控审计质量和效率,促进高校加强管理和提高办学效益。

()准备阶段

首先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认项工作。内部控制审计可根据年度审计计划进行常规认项,也可根据领导决策或审计工作需要进行临时认项。其次,制订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项目审计计划应当明确以下主要内容:审计项目和审计范围;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安排。审计方案应明确以下主要内容:具体审计目的和审计主要内容;审计方式和具体审计方法;审计组成员工作任务及时间的分配。

()实施阶段

首先,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选择高校控制与测试。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始于高校财务报表层次,从中审计人员能了解高校内部控制整体存在的风险;然后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对高校层面的控制上,并把审计工作逐渐下移到对重要账户、列表及其他相关内部控制的识别上;之后是验证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风险,鉴定其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

其次,对高校审计计划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审计人员测试高校内部控制合理性的程序通常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程序等。在测试有效性时,应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第一,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第二,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第三,控制由谁执行;第四,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

最后,合理评价审计识别到的高校内部控制缺陷。一般而言,高校本身的内部控制中包含的缺陷指的是除重要缺陷及重大缺陷外的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控制缺陷就是高校内部控制既有的、严重程度不及重大缺陷的,但又足以引起监督人员关注的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重大控制缺陷就是高校内部控制既有的,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或防止财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的控制缺陷组合。审计人员不仅要对每个单独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识别和评价,还要关注他们组合在一起后会对高校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内部控制是否失效,二是可能造成错报金额的大小。若能确定发现的一项或多项内部控制缺陷将导致高校管理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时无法严格依据高校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交易和记录,那么该现象就是高校内部控制面临重大缺陷的迹象,不容忽视。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完成工作阶段

首先,对财务报表出现的错误、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形成意见后,审计组应评价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是否完整、真实,内部控制要求是否跟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等。其次,出具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最后,在一定范围内(行业内或是学校内)公布内控审计结果。

五、结语

自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始,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其业务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及方法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使高校不断提高管理及治理水平,在保证高校的健康发展下同时提高资金使用质量及效率。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2024044276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