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计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宝利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科技创新日益重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以某高校为例,近几年来学校的科研收人都在2亿多元,占当年全校总收人的20%以上,占比越来越大。随着科研收人比重不断上升,科研经费管理也就成为高校事业管理的重点和焦点。从近几年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一些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重视不够,建章立制方面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科研人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现象屡屡发生,有的甚至违法犯罪。为此,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要求,要“抓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学术诚信、科研经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是贯彻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精神,加强廉洁警示教育,做好风险防范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地引导科研人员规范科研行为、用好科研经费,促进财务管理,保障学校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必要性及作用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必要性 1.近年来,高校的科研经费腐败和违纪案件不断曝光,揭示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缺陷、漏洞,提高科研人员法纪意识,促进规范高校科研行为,保障高校科研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2.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经费使用的合理、合规,直接影响着科研的质量与水平,也关系着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性,关系着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大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管理力度就十分有必要。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核心是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优势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实时控制、过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科研经费审计,能够保护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科研行为;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对于促进学校改进资金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国家、高校、经费资助者的权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通过科研经费审计,能够增强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的风险意识,树立“用好经费,接受监督”的责任意识。长期以来,一些科研人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申请来的,所有权归自己,可以随意支配使用。科研管理部门对这种观点没有及时加以纠正,对财经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宣传、重视不够,导致一些经费没有真正花在研究项目上,出现了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加强科研经费审计,可以及时纠正科研人员的错误做法,监督经费使用人和管理者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管好用好科研经费。 2.通过科研经费审计,有利于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各个院系、项目负责人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责任,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3.通过科研经费审计,有利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通过对科研经费审计,可以有效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各环节的相关制度,如科研合同管理、经费使用与审批制度、项目结题制度等,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堵塞漏洞,降低风险,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4.通过科研经费审计,能够促进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一是有利于规范经费报销手续;二是能够科学指导预算编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三是对加强科技合同的管理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近年来某高校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实践 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某高校审计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认真搞好科研项目结题审签的基础上,对全校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实施了几轮专项审计。针对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特点,重点审计了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是否有效执行。 二是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包括支出范围和标准是否超出预算;预算调整是否必要、规范;拨付合作方、协作单位预算资金是否规范,对其监管是否到位;配套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支出有无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转移项目经费,以及自行分解、擅自转拨等问题。 三是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情况。对于所有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检查其收人是否全部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有无体外循环的情况,检查财务报告信息、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手续等的合法合规性。 四是检查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规性。根据纵向课题经费“认项申请书”、“任务合同书”,对项目实际支出进行审核,检查经费是否按规定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专款专用,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规。有无违反规定开支人员经费,乱发津贴、补贴,超额提取管理费;有无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经费现象。 五是用科研经费购买仪器设备的程序及管理情况。包括购置设备预算的执行情况、采购程序合规情况,以及是否纳人学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是否及时入账,有无形成账外资产等。 六是科研经济合同的管理情况。审查科研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有无漏洞,合同的起草、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是否合法,科研经费中支付外单位的加工费、协作费、设备费等是否签订合同,开展科技开发、技术合作及成果转让等科技活动是否签订合同等。 通过专项审计,了解和反映了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真实状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完善机制,堵塞漏洞,促进管理,降低风险,确保科学研究在健康、安全、合理的轨道上运行。 三、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从某高校的审计实践看,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严格。按照规定,项目预算书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超预算、超范围开支。但在审计中发现,一方面,有些科研项目预算不合理,或是预算粗放模糊,不够精细,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有较大的出入,超出预算和开支范围,预算执行不严,预算约束差;另一方面,有些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缺少有效的控制,使用经费未按预算进度执行,经常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 (二)科研成本核算不规范,经费支出不实。由于高校的教育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成本存在相互渗透、难以区分的情况,导致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全部纳入项目进行核算。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只重视收支管理,效益意识淡薄,致使办公费、公关费及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个人开支占据了科研经费一定的比例,有的甚至高达100%,造成了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会计信息失真、支出不实。还有一些项目,财务账面实际支出数与项目经费决算报表中的支出数额不符,财务决算不真实。 (三)违反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没有专款专用,许多费用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关,挪用、挤占、骗取、套现项目经费,典型表现为: 1.通过虚假发票套取资金。有的项目经费管理不严,虚开发票,发票未附明细清单,无法判定支出是否用于该研究项目;或利用重复打印发票、连号发票将同一支出分次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套取科研经费;有的甚至用假发票、假机票报销办公用品、差旅费,弄虚作假套取现金,手法多样,性质严重。 2.业务活动不真实,虚报汽车费、耗材费、差旅费等支出。有的科研人员将其家庭开支、旅游开支及配偶、子女的开支等个人消费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公款私用。 3.虚报人员冒领劳务费骗取资金。有些项目发放劳务费、研究生助研补助时,虚报人员名单,假冒签领;有的直接将劳务费拨人项目负责人银行卡,是否支付到研究生本人、实际分配情况不明。 (四)虚假调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由于一些项目经费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项目负责人就先用其他项目经费来垫付该项目的支出,造成经费挪用。有的项目负责人,同时负责多个科研课题,在不同项目间调剂支出,挪用、混用现象严重,无法真实地反映该项目的全部支出。还有科研人员将纵向、横向经费互相调换,将正常支出的费用都拿到纵向项目里报销,一些在纵向经费中无法报销的支出,就通过横向经费报销,如私人餐费、购买礼品等。 (五)一些项目在结题审计时预计后续费用不合理,结余资金过大,预计科目超出可列支范围,也未能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审计无法认定。有的项目已结题,经费结余长期挂账不动或用于报销不相关费用。 (六)高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科目存在差异,数据不准。纵向项目预算按照国家相关部门下达的预算科目编制,而学校财务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两者的费用支出科目不一致,数据核实困难,影响审计检查和结题财务决算审签。例如预算项目中的“国际交流费”在高校财务账上反映为“差旅费”,数据常常不一致、核实困难。 (七)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学校二级院系对本院系的科研经费使用负有监管责任,应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监督,认真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完成科研工作。审计中发现,一些院系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疏于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职责,履行审查签字程序不严格。 (八)资产管理不完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各个科研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分属不同项目,导致重复购置,各部门之间不能共享。有的科研人员为了规避学校招标采购规定,将仪器设备拆分成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分批报销人账,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部分联建科研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纳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联建单位也未人账,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学校没有及时入账、管理,缺乏有效的使用和监督机制,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四、对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建议 (一)科研人员应强化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充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1.科学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项目负责人申请课题时,应充分考虑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参照经费管理规定,按照预算项目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充分细化经费预算内容,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制度规定。 2.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纵向课题经费应执行批准的预算,包括开支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等,严格专款专用,不得弄虚作假套取经费。避免项目结题之前的临时突击花钱和调账。预算中人员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预算一般不能突破;人员费应按规定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列支,课题经费不能用于人员奖金等。 3.科研经费支出应当符合合同约定及有关政策规定,不能列支其他课题的支出,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更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通过虚构测试费、化验费等内容、提高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有关票据及清单应当符合财务制度规定,超出规定限额的支出必须由学院分管领导同意,再经科研管理部门领导批准才能报销。 4.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考虑经费使用进度与项目进度相互匹配,避免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大。项目完成要及时办理项目结题,清理账目,按相关规定计算成本、编制决算报表,并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5.重视对“应付未付款项”、“预计支出”等后续支出的管理。对商品或服务已经提供,但尚未进行结算的“应付未付款项”,需提供合同及相关证明材料,不可随意列支。对“预计支出”如结题验收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出版费、审计费等,需提供合同协议等,以证实其合理性。 (二)财务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核算工作,准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明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核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合规性,保证科研经费按预算、按标准、按开支范围支出。 1.严格科研项目资金结算方式。科研项目所发生的会议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按规定实行“公务卡”结算。设备费、大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支出,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发放研究生助研津贴、劳务性费用一律通过其个人银行卡发放,确保领款人签字真实、齐全,避免虚报冒领。 2.财务部门应加强专业科研经费管理力量,配备专门科研财务人员,从财务专业角度来对科研项目预算和支出进行全程管理。探讨解决纵向项目的预算编制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问题,进一步强化纵向项目的预算与支出的控制。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建立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联合监管体系;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效解决科研合同管理不规范、签订程序不严格。 (四)加强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完整性。使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对符合规定的设备购置按规定进行招标采购,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建账建卡,明确专人管理,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安全完整。 (五)提高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质量。对科研经费从立项阶段、研究阶段到结题阶段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认项阶段主要审查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研究阶段主要审查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结题阶段主要审查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要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考评,执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监督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是一项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工作。审计部门应加强与科技部门、财务部门、二级学院及项目负责人的沟通协作,健全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资源,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科研项目认项、签订合同、科研到款、经费使用、结题决算等环节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从而促进科研项目规范管理和科研经费有效使用,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