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实践及思考——以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为例 安宁 引言 主题式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主题、选编主题案例,以案例作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实现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审计专业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审计业务由于审计主体、审计目标、审计对象等情况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审计门类。审计案例分析作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够较全面认识审计、熟悉审计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及财务报表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案例分析健全专业知识体系、拓展专业视野,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人才的需求。笔者以该课程的教学为例,粗浅地谈一下主题式案例教学实践的体会及思考。 一、审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用案例资源有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涉及被审计单位运行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内容属于涉密信息,加之审计主要是揭示被审计单位(个人)的重大问题,所以无论是审计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对于合作开发教学案例都具有重重顾虑。审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案例资源较匮乏的问题,且现有案例也是主要集中于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方面。 (二)学生专业认知较单一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各组成部分相互独立,在审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审计业务范围、操作流程、组织模式和报告形式。 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职业化较早,注册会计师职业资质得到普遍认可,社会需求大,高校审计专业教学主要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等课程虽在培养方案中有所涉及,但由于学时等条件限制,往往难以成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运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社会需求日益高涨,如何在现有的专业计划学时内,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审计业务,缩小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是审计教学亟需破解的难题。 (三)学生校外实践对校内教学的挑战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计理论基础,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以后,我校2015级该课程就是开设在大三下学期。于是,在三年级以后校内课程明显减少,审计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有过实践经验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校外自主实习,有的学生甚至为了满足实习单位的要求,以各种理由缺席校内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理念 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转变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即教学应当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渗透性的,能在未来影响学生行为选择的意义学习,而不是简单的事实累积的学习。 (二)主题及案例设计主题及案例设计是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从而完善学生专业认知的钥匙。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案例教学,主题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伸展性,以便于学生主动拓展相关内容。例如,审计案例分析程教学中,涉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部分,拟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与社会责任”等主题,涉及国家审计的部分,拟定“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等主题,涉及内部审计的部分,拟定“内部审计与价值创造”等为主题。围绕主题的案例最好是学生关注,或者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的审计项目。以“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主题为例,可选的项目似乎很多,什么样的内容能让学生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从而激发进一步研究的热情呢?通过多方衡量比较,确定以“全国首次彩票资金专项审计”为主题案例,案例资料主要来自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研究文献,部分内容还需要与审计机关的实务专家沟通。 案例问题的设置应当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将相关知识点内化为潜在的正面的价值取向。以“全国首次彩票资金专项审计”为例,笔者围绕主题设置了以下问题:1.彩票资金审计的目标是什么?2.从审计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分析此次彩票资金审计具有哪些特点?3.首次彩票资金审计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4.首次彩票资金审计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哪些问题?5.结合案例,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以促进国家治理的建议。 (三)教学组织 针对“学生专业认知较单一”、“校外实践挑战校内教学”的问题,除了主题和案例的设计外,教学组织也需要教师费一番心思。实践下来,笔者认为主题式案例教学过程要完成课内与课外三步走。 第一步,抛砖引玉:教师通过热点事件或话题,引起学生的感发,提出主题。以“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主题为例,实践中,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案例教学之前,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国家审计》电视剧的片尾曲《守候》及《国家审计》的宣传片,让国家审计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感动和社会使命感,然后通过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彩票案件引导学生关注彩票管理问题,布置主题及案例任务; 第二步,集思广益: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一般需提前两周发布任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研究案例,拓展专业视野; 第三步,渐入佳境:课堂研讨之前,以学生为主,教师补充为辅,梳理主题涉及内容,以改善学生专业认知单一的局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研讨过程中,教师既要为学生营造相互信任、宽松的氛围,也要把握研讨的节奏,并引导学生积极地看待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在未来担负起审计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四)教学效果 主题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审计案例分析》课程实践以来,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得到了学生、教学督导及同行的好评。 1.积累了案例资源,丰富了审计教学案例库。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方搜集整理案例资源,设计开发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生动鲜活的教学用案例。 2.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以主题式案例教学的方法,突破了学生将审计等同于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专业局限,补充和完善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改善了学生专业认知较单一的局面。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心”回归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以“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主题学习为例,课下学生会就争论的问题找到老师辩论,课上讨论各小组争相发言,有的同学还特别强调这是他自己有话要说,整个案例分享过程同学们掌声不断,高潮迭起。 三、主题式案例教学应用的思考 主题式案例教学在审计案例分析课程的实践,充分展示了该方法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渗透主题,将知识点内化为学生潜在的价值取向的优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该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以下问题: 1.教学资源收集整理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主题式案例教学为了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通常需要教师及时对所选主题补充、更新教学资源,不但花费时间较长,而且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限制,难度也较大。2.教学组织中的不确定性要高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例如,主题的选择及案例的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偏好,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课堂案例研讨过程学生过于投入,情绪、方向和时间的控制都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既不能伤害学生的热情,又要保证主题的方向和教学的进度安排。 鉴于此,主题式案例教学的推广除了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之外,还需要学校层面的制度设计和安排,需要教师主动寻求教学资源,也需要社会及学校层面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