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 李逸娟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由此如何使用好、管理好高等教育资金,就使得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制度化、常态化,并成为了常规性审计的工作。 一、高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目的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是指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对学校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查、评价和监督。高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可以促进规范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促进高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高校预算的科学性、计划性和严肃性,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高效益地使用财政资金,促进高校各项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高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审计包括对学校整体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对所属部门经费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审计,具体是对预算管理、收入预算执行、支出预算执行等进行的审查和评价;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部门对学校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合法、有效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是对决算报表及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预算管理审计是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编制方法、预算调整、经济责任制等相关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预算管理进行审计: 1.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及审批程序是否符合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预算编制是否坚持“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2.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预算是否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是否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有无赤字预算。 3.预算调整有无确需调整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数额、措施和有关说明,是否报经学校领导审定后执行。 4.预算管理中内控制度和各级经济责任制是否健全、有效。 收入预算执行审计是对收入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收入预算执行进行审计: 1.应当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是否纳入学校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2.预算收入来源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无隐瞒、少列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3.各项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是否准确分类。 4.收费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是否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有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收费是否出具由学校财务部门管理的合法收据;收费管理上是否贯彻“收支两条线”原则,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的资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 5.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是否合法、合规,有无利用应付及暂存代管项目等过渡性会计科目挂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 支出预算执行审计是对支出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支出预算执行进行审计: 1.各项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是否按年度支出预算执行,有无超预算开支等问题。 2.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有无虚列虚报,以领代报等现象。 3.各项支出分类是否准确、合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往来款项是否严格管理、及时清理,有无长期挂账和被其他单位和个人占用等问题;有无利用过渡性科目隐瞒收支或直接列支等问题。 4.专项资金支出是否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执行,是否按预算编制及批复口径使用资金,有无挤占或虚列行为。 5.支出预算中是否有保证预算目标实现的控制措施和办法。 三、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高校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体制以及预算编制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细化、不全面 按照规定,收支及以前年度的各项结余都应在预算编制中全面体现,但部分高校的各项收入和结余资金未全部纳入预算。“打包切块”资金预算编制较粗,项目具体使用部门以及所需资金未能在预算编制中体现,给享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留有调剂资金的空间,这些部门在二次分配过程中,往往会挤占挪用、滞留应拨未拨资金,同时也会造成部分项目资金分配过小过散,重点不突出,资金效益不明显。而“打包切块”由于资金本身编制内容就不够细化,使得财政部门的监督难以到位,不能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2.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有的高校未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制,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完整的财务预算审批程序;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预算的调整存在随意性;学校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在整个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缺乏交流与沟通,往往只顾自己部门业务的开展,全校的大局意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3.缺乏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的个别部门都有一种习惯性思维,认为我们部门的预算是我们自己的经费,既然是自己的钱就可以随心所欲。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督,使预算失去了约束力。同时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导致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 四、高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措施 目前,随着各大高校对预算管理的不断加强和深入,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所以,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我认为开展高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高校领导要重视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各部门,如后勤、资产、财务、教学系部等部门,要相互支持与配合,加强联动协调。 2.围绕高校的工作重心,抓住审计重点方向,是加强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基础。 3.在预算的编制上,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细化方面,进一步加强;加强对预算编制管理的审计工作。学校预算的编制以及调整,作为内部审计,应当提前介入,列席有关决策会议,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完整性、合理性、规范性等进行审计,以此来规范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4.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审计部门重点对经济活动比较频繁、收支金额较大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关注预算的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以此来推动预算及时、有效地执行。 5.对预算执行开展绩效审计。通常是在预算年度终结时,对学校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计,评价并分析预算的执行效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或建议。此外也可对评价重点项目的绩效,比如:学校本年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等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等。 6.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适时组织兄弟高校及校内有关单位的考察调研工作,听取对审计工作的意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通过参加各项专业培训,使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7.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创新审计工作方法,为提高高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能够有助于高校整体各项工作的开展,为高校在资金运转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财力上保证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