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一为别 来日万里征 中国教育审计学会 自驹过隙,岁月如歌,陪伴了全国教育审计工作者30多年的《教育审计》,如今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本期就要和大家挥手告别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告别总是带着些许伤感、些许不舍,那些与广大作者、读者朝夕相处、共同奋进的1万多个日日夜夜仿佛就在昨天。 《教育审计》1988年创刊,前身为上海高校审计学会会刊—《高校审计》,1991年1月,中国教育审计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后转为学会会刊,并更名为《教育审计》。自2000年起,《教育审计》由学会委托上海市教委承办。截至2020年底,已出版发行总第125期。《教育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教育审计事业发展而不断成长起来的,32载日月更迭、星辰变换,一路走来,她见证了我国教育审计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奋勇前行的光辉历程,刊登的一篇篇文章记录着几代教育审计人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的执着与坚毅。 《教育审计》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以促进教育审计学术创新、推动教育审计实务工作为己任,紧扣时代脉搏,融学术性、专业性、指导性、行业性于一体,集研究型与应用型于一身,积极致力于宣传教育审计相关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教育审计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开展教育审计功经验论和实务研究以及学术交流,分享成效做法,求精品、创品牌,逐步成为广大教育审计机构、人员的必备刊物和开展工作的良师益友。 《教育审计》是幸运的,因为她的成长凝聚着教育部、本学会以及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心,凝聚着各位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凝聚着《教育审计》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更凝聚着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与殷切希望。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感激,唯有再次说声:谢谢大家! 然而,进入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诸多瓶颈制约了刊物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当前,随着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审计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教育审计工作者对更高水平理论研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学会会刊规范运行、提高质量、扩大受众面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紧迫。经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反复磋商,学会决定“以变求突破”,借助公开刊物《教育财会研究》,承担学会会刊的相关职能。故此,自2021年1月起《教育审计》停刊。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亲爱的读者,本文是《教育审计》的最后一篇文章,当你们读到这里时,《教育审计》要正式和大家道别了,虽然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感恩与不舍,但是我们相信此别既是结束、更是开始,相信学会将为大家搭建更高、更精彩的平台,教育审计事业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