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
 

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

                                ----浙江大学内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大学  谢家启

 

浙江大学的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执行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更新观念,转变理念,坚持贯彻“一个中心,四个服务”的内部审计理念;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努力构建“三大领域,七个抓手”的内审工作体系;创新思路,求真务实,着力打造“三函”“两制”的内审工作品牌;加强领导,完善管理,积极营造“人、法、技、环”和谐协调的内审工作运行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具有浙大特色的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模正在逐步形成。

一、更新观念,转变理念,坚持贯彻“一个中心,四个服务”的内部审计理念

“坚持什么样的审计工作理念?如何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实现什么样的审计工作目标?如何实现审计工作目标?”这是学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和业务学习与学校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现代管理型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高校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从学校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发挥多种功能,为学校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增值服务。因此,高校的内审机构和人员必须打破原有的只重微观、不注意宏观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理念,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在工作策略上,要紧紧抓住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维护学校经济秩序的同时,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咨询服务功能,促进学校改善管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代代浙大人的梦想和不懈追求,如今学校已经将它列入了新世纪头2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成为学校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回顾总结新浙大组建七年来所取得历史性成就和主要体会,认真分析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明确了学校“十一五”的各项任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育和一流的科研,还应有一流的管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各级领导具有高屋建瓴、统览全局、正确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推进的各项工作,涉及到观念的更新、体制的变革、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利益格局的广泛调整,学校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全校上下必须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因此,学校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应转变审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学校改革和发展大局服务的观念;要根据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实际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学校内审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的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这一中心,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加强事前咨询和指导,为防范学校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解决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服务,为实现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转变审计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努力提高学校抵御和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努力构建“三大领域,七个抓手”的审计工作体系

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学校审计工作的价值之所在。学校的改革和事业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等。因此,学校审计工作的着眼点也应是全方位的。只有着眼全局,才能认清形势,把握学校的整体脉络和长远发展;同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学校的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又是有侧重的。因此,审计工作也必须突出重点。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办学功能,针对学校经济活动量大面广、错综复杂、管理薄弱等实际情况,在全面履行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责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校事业发展、企业投资和工程建设三大经济活动领域,以预算管理审计、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年报审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为主要抓手,努力构建复盖面广、渠道畅通、方式有效的审计服务和监督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通过预算管理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高事业经济领域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在学校财务部门及有关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结合学校财务体制和预算管理的特点,审计部门对学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总金额170亿元。通过审计,全面查证了学校预算收支及其执行的整体情况,抽查了解了部份机关部门和学院的财务管理情况,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学校的预算管理情况,重点揭示了学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程序、学校与学院两级的预算收支及其财力状况、学校所属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对外投资及其收益管理、“985工程”、“211工程”和科研经费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应提高对整体财务形势的清醒认识,加强财务规划,控制财务风险,加大对学院和机关部门的财务管理力度,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等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透明度,健全预算管理机制,规范经济行为,防范经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有效的审计信息。

学校制订了《浙江大学中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明确了审计的重点对象,加强了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实施办法》将审计对象定位在学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正职中层领导干部,明确并具体到:1学校所属的各校区、学院、直属单位、附属医院的正职(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行政领导干部;2机关各部门正职(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3其他有关单位正职(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中层领导干部;4)以及以上设有独立财务机构的部门、单位分管财务工作的中层副职领导干部。《实施办法》专门设置了“审计联席会议制度”这一章,明确学校“建立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并规定了审计联席会议的组成、主要职责等,以指导和协调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发挥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应有作用,《实施办法》对学校审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被审计的部门、单位和中层领导干部本人,在审计程序、审计实施、审计结果利用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按照审计联席会议的要求,学校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布置了对67位中层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自查,大大增强了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2005年以来,对22位学校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促进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对加强学校管理,防范经济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通过企业年报审计和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学校企业经济领域的风险预警和控制

一年一度的学校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既是我校审计工作的一个良好传统,更是学校预警及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机制和有效措施。审计部门结合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年报审计的要求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积极利用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有效组织并广泛实施学校企业的年报审计。要求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在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实施企业年报审计业务的同时,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和重大决策等内部管理情况,并向学校提供管理建议书。2005年以来,对190家次学校全资及实际控制企业的年报进行了审计,审计总金额近150亿元。通过审计,学校有效掌握了主要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突出领域。审计部门积极利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相关审计资料,并在认真整理分析和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学校领导报送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重点分析并揭示学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个别企业的严重风险隐患,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增强可操作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修订了《浙江大学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审计部门依据国家和学校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要求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不良资产、债权债务及其他潜亏因素;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大额资金走向、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以及关联交易情况;关、停、并、转企业的资产处置情况;重要经济合同等审计事项。根据学校规定和要求,审计部门接受学校企业管理部门委托,近三年共对22位学校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一是,促进了单位、企业重视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的建设,提高单位管理效益或经济效益;二是,增强了单位主要负责人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自觉性,有利于学校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洁;三是,促使被审计单位及时解决可能给单位带来重大经济风险的相关问题。

()通过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增强对工程经济领域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投资项目不断增加,投入资金数量之巨、基建规模之大、建设档次之高令人瞩目,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新浙大组建以来,我校的基本建设规模巨大,包括紫金港校区建设、“450”工程、学生公寓建设等,每年投入的建设资金达到几亿甚至十几亿元;紫金港西区建设还将投入大量资金。如何规范并加强对基本建设投资活动的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有效控制并降低工程造价,努力节约建设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学校管理中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学校在充分发挥现有工程审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通过审计协调和管理途径,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审计的力量,扩大审计覆盖面。为了有效利用现有审计资源,突出重点,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程审计效益,审计部门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措施,加强审计监督,取得了明显效果。积极利用社会审计,加强基建工程的审计工作;修缮工程项目全部实行自审,并加强对修缮工程的过程管理;对10万元以下的修缮工程结算实行抽审制度。通过审计,为学校直接节约支出,减少浪费,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2005年以来,共完成基建修缮工程审计2504项,送审总金额12.92亿元,核减金额1.71亿元。

在实施基建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和对工程建设投资进行专项审计的同时,还应力求从管理着手,加强对基建工程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学校审计部门在认真总结内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着手计划对学校基建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积极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加强对工程竣工项目财务决算的审查与评价。要求社会中介机构关注基建项目从投资立项、工程(勘察)设计、预决算、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以及竣工财务决算等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出具管理建议书,特别是要重点揭示基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包括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内控制度、投资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促进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办法,重视内部控制,规范管理行为,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活动,进一步提高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 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关注重点热点问题,采用多种形式为学校领导提供各种有效审计信息

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保持足够的职业敏感,通过多种途径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关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揭示学校在经济活动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以高效、优质的审计服务水平赢得声誉。学校的内部审计十分重视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新浙大组建以来,每年都安排了一些专项审计调查,并通过审计报告、工作简报、专题汇报等多种形式,向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有效审计信息。几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30多项专项审计调查,内容涉及学校企业投资和管理、后勤经营及管理、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经济合同管理、成人教育办学效益、企业化管理单位的经济政策、学生勤工俭学和奖贷学金、“985”、“211”工程建设、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经费等等;单位包括机关职能部门、学校直属单位、学院、企业等,几乎涵盖了学校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和主要部门。通过各类专项审计调查,针对学校经济和管理活动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研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决策及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用学校主要领导的话讲,“审计是学校领导的眼睛,审计能使领导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创新思路,求真务实,着力打造“三函”“两制”的浙江大学审计工作品牌

为了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审计工作的作用,坚持事先、事中服务和事后监督并重,结合学校内审工作的实际,制定并实施《浙江大学审计“三函”制度试行办法》、《浙江大学审计跟踪制度》、《浙江大学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逐步形成了“三函”、“两制”的审计品牌,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重质量、求实效,扎实推进,做深做实。

(一)实施审计“三函”制度,加强事前事中服务,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审计“三函”即审计咨询建议函、审计关注函和审计整改函。

审计咨询建议函是审计部门事先向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发出的旨在提供咨询及相关服务的函件,主要适用于回答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单位就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经济管理等问题的咨询;向被审计单位或有关单位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和管理信息;根据被审计单位或有关单位的具体情况提供建议。审计咨询建议函的主要内容包括,提示单位管理活动所涉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学校有关文件的规定及其他相关信息,分析相关信息对单位管理活动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根据前述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等。

审计关注函是审计部门发现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在实施有关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可能引发违法违纪或其他风险时,依职权向该单位发出的旨在提醒并要求其引起注意与防范意识的函件,主要适用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在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学校制度和内部管理方面可能存严重问题等情形。审计关注函主要内容包括,指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应重点关注的有关问题,分析重点关注问题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针对重点内容提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审计整改函是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或其他途径发现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存在的违规违纪或者管理不善等需要整改的问题,并依职权向该单位发出的要求其限期纠正问题的函件,主要适用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存在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等情形。审计整改函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内容和相关要求,说明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据等。

(二)建立审计跟踪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审计成果利用

为有效促进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学校建立并实施了审计跟踪制度。《浙江大学审计跟踪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

1、对审计部门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审计部门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制度规定,“学校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后,应按规定程序提交审计报告(含审计意见书与审计决定书,下同)。审计报告应及时报送学校相关分管领导,并发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 “对重要审计事项,学校审计部门应在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后的90天内组织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并出具后续审计报告。” “学校审计部门应对被审计单位落实执行审计报告的整改措施及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形成书面意见,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渠道通报有关情况。”

2、明确了被审计单位必须及时认真地执行落实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制度规定,“经学校领导审定批准的审计报告及据此作出的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及时执行。”“被审计单位应在收到审计部门送达的审计报告后的60天内(或按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求的具体时限),将整改或执行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学校审计部门,同时抄报学校监察处。”

3、提出了相关配套措施,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制度规定,“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及分管校领导应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认真落实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或决定。” “对拒不执行或不按期落实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或决定的,由学校监察处会同审计部门及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被审计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执行程度和落实情况,是考核评价被审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也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学校审计部门严格按制度规定,实施审计跟踪。一是,在被审计单位送发审计报告的同时,向被审计单位送《关于要求填写〈审计意见落实情况反馈表〉的通知》和《审计意见落实情况反馈表》;二是,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填报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或执行情况以书面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审计部门和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三是,审计部门根据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发现问题的性质以及被审计单位所反馈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后续审计。我校的审计跟踪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审计提出的148条审计意见和建议,有119条得到了整改落实;有8个单位制订或修订了17项财务管理及相关制度。

(三)审慎实施结果公告,积极推进审计公开,充分发挥内审作用

为了规范审计结果公告工作,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制定了《浙江大学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根据规定和要求,审计部门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审计结果的公告工作,对宁波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等3家单位原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结果,在学校行政办公网上公开发布。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积极推进学校的校务公开,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是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依法治校、公开透明,促进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督促被审计单位必须尽快整改审计披露的问题,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各部门领导认真履行职责,规范管理;要求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可以将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推动,相互促进,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函” “两制”是我校着力打造的审计工作品牌,它既是一种审计理念,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它的建立并实施,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是浙江大学内部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坚持事先、事中服务和事后监督并重所采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对促进学校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都正在并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1、“三函”“两制”是浙江大学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创新。一是理念创新, “三函”“两制”实现了从过去以查错纠弊为主逐步向提供服务与监督并重的增值服务转变,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起审计就是服务的新理念;二是思路创新,“三函”“两制”将审计工作从原来的事后被动监督向事前、事中主动提供服务转变,提高审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注重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有效落实,确保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三是制度创新,“三函”“两制”是我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审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从制度上确认并保证现代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实现。通过多种途径、多个环节、多种形式,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四是方法创新,“三函”“两制”通过强化审计跟踪、公开审计结果以及三种形式的业务函件使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以至广大教职员工之间架起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渠道,构建了审计主客体之间的顺畅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有效促进了审计作用的持续发挥。

2、“三函”“两制”是实现现代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途径。审计工作的“三函”“两制”,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是拓宽审计工作领域,提升并实现审计职能的有效途径。通过“三函”,使内部审计工作的事先、事中服务和事后监督职能得以实现,在确保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审计的咨询和评价职能;通过“两制”,使学校的审计工作公开透明,促进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有效落实。审计跟踪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班子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都非常重视,绝大部份审计意见和建议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落实,并注重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一些需要多方面协调解决的难点问题,被审计单位也能以书面形式说明。实践证明,“三函”“两制”能有效促进学校防范经济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3、“三函”“两制”是浙江大学着力打造的内部审计品牌。浙江大学审计工作的“三函”“两制”是在审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创建的,校长办公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制订了审计跟踪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审计“三函”制度。审计“三函”制度与审计跟踪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体现我校“求是、创新”精神的审计品牌。审计咨询建议函、审计关注函、审计整改函和审计跟踪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我校内部审计工作从原来主要开展项目审计的“点”状模式,转变成项目审计与事先、事中服务及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网”状模式,将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理念的有效形式,使内部审计工作主动服务于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组织目标。

四、加强领导,完善管理,积极营造“人、法、技、环”和谐协调的内审机制

在工作和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明确方向、准确定位,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注重提供增值服务,促进学校加强管理,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加强领导、完善管理,重视人、法、技、环建设,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实现学校内部审计持续协调发展。

(一)领导重视,是发挥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首要前提

多年来,学校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把学校内审工作作为领导的眼睛、管理的参谋和助手。不仅关心内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而且十分注重内审制度和良好环境的营造;不仅关心内部审计报告所揭示的问题,而且十分重视内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1997以来,教育审计系统受到社会和高校机构改革的冲击,许多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被精简、或被合并。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领导充分意识到规模庞大的浙江大学只有实行以法治校,才能步入世界一流的行列,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人才,更要有一流的管理机制,内部审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更加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何有效地保证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资金的办学效益,审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校以来,学校进行了三次比较大机构调整和人员分流,在大幅度精简机关部门、中层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始终保留了审计部门的独立建制和稳定编制,保证了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的基本稳定。特别是2005年,在普遍压缩学校机关人员编制、精简机构的情况下,对学校审计工作网开一面,增加了审计部门的干部职数,并保持队伍的基本稳定;学校专门召开审计工作会议,学校领导和全校中层主要负责人共120多人参加会议,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既充分肯定学校审计工作的成效和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对学校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内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学校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经常强调要重视审计意见,加大审计力度,加强学校管理;为加强和规范学校的审计工作,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常委会还专门讨论并审定学校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和相关办法;为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学校安排了专门经费,保证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队伍素质,是学校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保证

随着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业务内容日趋全面和深入,审计手段方法逐步改进和提高,对内审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各类独立企业进行审计,而且要对学校本级财务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非法人事业单位及社团组织进行审计;不仅要对学校及所属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且要对其各类基本建设和修缮工程进行审计;不仅要对各单位各部门日常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而且要对其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就要求内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又要有较高的业务专业水平,还要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审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有一种职业精神,作为强有力的内在支撑。审计职业精神,一方面是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是一种脚踏实地、扎实肯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必须以此为标准,爱岗敬业,切实履行审计职责。我们十分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是通过对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的充分讨论和分析,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二是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积极组织并合理安排审计人员参加中国内审协会、中国教育审计学会、浙江省内审协会和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中心举办的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更新知识,掌握规范;三是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结合审计制度建设和具体审计项目进行研讨和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四是组织业务骨干和相关审计人员外出考察调研,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单位交流和沟通,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学校为审计部门提供了后续教育的专项经费,保证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活动能按规定正常进行,对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部门协调,是学校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境

随着高校内审工作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与高校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联系越来越频繁,配合也越来越紧密。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审计规章的制定到审计制度的有效执行、从审计工作计划的确定到审计项目的具体实施、从审计报告的撰写到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都离不开各部门各单位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切忌本位主义,必须出于公心,积极主动加强协调和配合,认真办理审计部门需要协助的有关事项,共同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切实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宣传,注重与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我们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注重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和氛围。一是正确处理审计独立性与合作性的关系,主动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和参与有关部门的工作;二是转变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方法,坚持从业务入手,以促进管理为导向,为学校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三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改进和加强审计部门网页建设,公开审计岗位职责和办事程序,及时发布审计制度文件和有关信息。

(四)制度规范,是学校内审工作质量和风险防范的基本保障

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很强的工作,审什么、为什么审、怎么审、如何发表审计意见和建议等等,都必须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审计制度是审计行为的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审计制度建设,重视内部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和方法体系,不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还要严格有效地执行,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二是要建立健全审计岗位责任制,加强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不仅要理顺并细化审计部门内部机构的相互关系和工作职责,完善审计机构内部岗位责任制,而且要进一步规范审计业务流程和审计管理工作流程,使审计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结合实际,学校先后制订了《浙江大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浙江大学有关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浙江大学基建修缮及其他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浙江大学审计跟踪制度》以及《浙江大学审计部门岗位责任制》等近20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审计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设计了一套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体系,促进了审计执法的程序化和审计文书的规范化,为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打好了基础。学校不但重视制度建设,还十分重视制度的执行,从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部门理、审计决定、审计信息反馈等方面,使审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保证审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信息手段,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多样,手工方式的审计手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难以圆满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因此,必须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我校规模庞大,机构复杂,下属部门和单位数量众多,学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多样。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迫在眉睫。这几年,学校每年都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审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审计局域网,满足了学校财务部门随时向审计专网单向传输财务数据的要求,更能满足对校内一般单位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要求,全面推进并实施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是从学校审计工作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模式,建立了固定与临时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审计局域网,以分别满足送达审计和就地审计的需要;二是在学校财务部门及有关被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建立了既安全又便捷的审计信息数据获取方式和途径,实现了财务核算信息系统与审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对接与转换;三是组织审计人员参加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班,并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公司的相关服务,加强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四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和技术,对学校的预算管理、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及财务收支等项目进行审计,并在审计实践中对审计软件的完善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和尝试,为加速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全面推行,使审计人员从账簿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审计工作在全面履行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责的基础上,以有效促进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导向,将学校事业发展、企业投资和工程建设三大领域的经济和管理活动作为学校内审工作的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以来,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2760项,审计总金额达400多亿元,直接为学校节约资金近2亿元;着重分析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积极的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366条;“三大领域,七个抓手”的审计工作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并初步形成了具有浙大特色的“三函”“两制”的内部审计工作品牌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130301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