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模式发展的四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
 

 

来源:《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oriented)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它规定了审计应从何处下手、如何着手、何时着手等问题。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审计模式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审计活动总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为完成一定的审计目标而设计的,因而审计模式的发展,要受到审计目标变化的深刻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目标是有变化的,因而审计模式也是不断发展的。

        按照历史的顺序,与审计目标的变化相适应,审计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下面,我们根据审计目标的变化,概况地说明四种审计模式的重要特征,并引出风险导向审计。

一、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 auditing),也叫数据导向审计(data-oriented auditing)或凭单审计方案法(voching auditing program approach),是审计方法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审计方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仍被大量采用。它以凭单核对为中心,以审查账目有无舞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入手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

        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由于当时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注重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比较费时费力。在企业规模不大,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这种审计方法基本能适应需要。后来由于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盛行,就更多地采用抽样审计技术,但此时的抽样更多的是判断抽样,主要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有时可能遗漏重要项目事项,抽查的风险很大。而且,账项基础审计通过凭证的核对,虽然可以发现技术性错误或舞弊行为,但是审计耗费人力较多,难以作深入分析,难以查找产生的原因,不能够揭示会计系统中不合理的缺陷。因而,账项基础审计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经济业务规模扩大,业务复杂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寻找更为可靠的、更为有效的审计方法,这就产生了制度基础审计。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130301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