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途径
 

 

夏秋花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

 

内容摘要:内部审计是在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次不断增加、管理空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为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控制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经济组织管理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有效途径和方法,能帮助改善组织的财务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实现组织的目标为目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  组织价值

一、增加组织的价值是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

(一)由内部审计的本质决定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次不断增加、管理空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为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控制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经济组织管理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作为经济组织内部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内部审计也应当是以帮助改善组织的财务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实现组织的目标为目的。

国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保证了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单位经费使用不够合理、管理不够规范,内部审计要面向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加强检查、评价,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指令得到及时有效贯彻执行,为最大限度地增加组织的价值服务。

(二)内部审计为组织服务的目标

通过审计,了解和掌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规模和管理现状,揭示内部控制、资金管理使用、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机制、体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提高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实现“为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二、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途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用指南》中指出:内部审计应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析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应从下列三个方面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

(一)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

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损失。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和规避等,控制和降低风险,防止风险显化为损失。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组织的损失,增加组织的价值。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审计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单位会计制度,了解掌握区教委、镇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拟定好调查提纲,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一方面,组织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日益全球化,资本市场日益国际一体化,组织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不确定,组织越来越难以对其进行控制和把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为了适应风险高的外部环境,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翻新越来越快,内部组织机构变化越来越频繁,这又使得组织内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组织的其他部门相比,它更能从组织的全局角度,更清醒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与外部审计相比,它更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更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还具有综合性。它要对组织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审查、评价,因而它能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内部审计更具有经常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它能随时针对组织的实际需要和发生的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审计调查,对组织中存在的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组织所面临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分析和评估、预测,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未来的发展方向,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提出解决或防范问题再次发生的建议,或随时接受他们的咨询,以帮助组织改善风险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

(二)评价和改善组织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管理指令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它对于维护组织的生存、提高组织的活力,防范组织的内部风险,增加组织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组织的内部控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控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使原来比较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发生残缺或失效;同时,随着人们对内部控制规律的深入了解,人们也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不断完善。这些都要求人们对现有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进行不断的评价,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趋于健全、有效。组织可以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这种评价,但内部审计机构更了解本组织的情况,而且更关心本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来进行这种评价,不仅更加准确、有效,而且成本更低,评价更及时。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的主要评价维护者。

为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残缺和失效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控制环境发生的变化,经常检查各项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不断从组织的实际出发,探索优化本组织内部控制的途径。对于控制环境,要重点关注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授权方式、人事政策、国家政策法规、国家经济管理监督机关监督检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对于风险评估,要重点评价风险评估的程度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科学,报告是否及时;对于控制活动,要重点检查新业务出现后,不相容职务是否合理分离,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划分是否合理,凭证和账簿的设置是否齐全,会计计量和记录是否真实可靠,各种控制措施是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预算程序和方法是否合理,定额是否齐全、合理;对于信息和沟通,要重点检查凭证传递路线是否合理,信息沟通是否畅通等。对于发现的残缺和失效问题,内审人员应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向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提出完善的具体建议,或随时接受他们的咨询。

(三)评价和改善组织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组织价值的增加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管理。为了帮助组织改善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大力开展业务审计,如基建工程的预算、决算和招标、投标审计,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促进组织努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生产力要素,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以增加组织的价值。在审计的基础上,促进组织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预算、计划的有效贯彻执行,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优化管理方法,确保组织的战略与行动计划之间高度协调一致,保障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增加组织的价值。

三、保证内部审计能增加组织价值的方法

(一)应当改变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础的观念

最初,由国家审计机关组织和推动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长期把内部审计视为国家审计的基础,不利于内审职能的发挥。

首先,把内部审计定位于国家审计的基础,混淆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在目标上的区别。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和各种经济组织是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意志和要求。内部审计代表的应当是其所在组织的意志,服务于组织的利益,接受组织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国家审计则应当代表国家的意志,服务于国家的利益。除非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否则,它就不应当对各个组织的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监督。其次,这种做法动摇了内部审计存在的必要性。如果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础,履行与国家审计相似的职责,那么,它的工作就是对国家审计的重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最后,这种做法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给内部审计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内部审计履行与国家审计相似的职责,各种组织就无法将内部审计作为自身的内在需要加以接受,更谈不上全力支持这样的内部审计。而内部审计机构如果得不到组织管理者的支持,其工作就很难开展,作用当然非常有限。

要改变目前这种局面,就必须转变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础的观念,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组织内部的能够增加其价值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对组织有用的工作,成为组织的自觉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履行的职责应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相一致,这样,他们才能全心全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让内部审计真正内部化

内部审计的内部化是指内部审计应当作为组织内部的一项管理控制职能存在并发挥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应当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守法、诚信的前提下,以其所服务的组织的意志和利益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内部化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本质区别所在。只有真正内部化的内部审计组织才需要,也才能真正为增加组织的价值服务。

(三)加快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指内部审计应当作为一种独特的非自由化的社会职业存在和发展。它要求内部审计应当具有能够自我管理的独立的职业组织;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才资格认定机制、执业质量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前,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是自由的;在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做到正直坦诚、廉洁自律、诚实服务、勤勉尽责、保守秘密。内部审计职业化并不是要求将内部审计从组织内部独立出来,成为外部审计,而是为了形成社会公认的内部审计人才标准和人才市场,以便各种组织可以自由地、放心地聘用到合格的内部审计人才;是为了形成社会公认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和内部审计人员行为规范,以便有关各方可以公正地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价值;是为了形成内部审计人才竞争机制,促进内部审计人才素质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内部审计人员及其所服务的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组织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因此,职业化是内部审计人才和内部审计服务市场化的前提和必然要求;市场化又是客观确认内部审计人才及其工作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依据其工作获得报酬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组织的各种管理人才都已经职业化或有职业化的趋势。可见,职业化并不妨碍内部审计的内部化,它有利于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提高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的能力。

20001月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开始。目前,从事审计工作必须有审计岗位资格证,《北京市审计条例》和《北京市内部审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发布实施,北京市内部审计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一个新突破,是北京市落实《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为了提高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的能力,加快了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化进程。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根本保证。作为能够增加组织价值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持有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具备以下职业要求:1、遵守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规定;2、遵循职业道德规范;3、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和职业谨慎态度;4、具备必要的职业胜任能力,熟悉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5、具有较强的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作为能够增加组织价值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但要有足够的财会、审计人员,而且要有一定的基建工程、技术人员等。为此,组织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他们自觉提高素质;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考评和奖惩,保证和促进他们素质的提高;应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保证从事每项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五)组织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用好审计成果,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审计人力资源短缺与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之间存在着矛盾,而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可以缓解这一矛盾。通过对审计部门自身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探求审计工作规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缩短和减少摸索过程,提高审计效率。用好审计成果,对加强干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审计力度的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监督领导干部经济管理活动,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廉洁自律的重要手段,成为党委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用好审计成果,是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需要。显然,如果没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就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很难用直接的方式增加组织的价值;如果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不积极采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议,不主动向内部审计人员咨询,不注意利用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内部审计也很难用间接的方式增加组织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永,张宇宁。谈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2,(7)。

[2]中国内审协会代表团。分享先进经验推动内审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02,(10)。

[3]王桦等。内部审计职业化特征: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3)审计与经济研究

[4]《北京市内部审计基础工作规范》2013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2024044276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