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理念推进高校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信息化
 

用大数据理念推进高校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信息化

郑诺

一、引言

新时代,随着我们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在高校内部治理、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纪检反腐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更是体现审计价值的重要一环,审计署令2018年第1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增设了“审计结果运用”一章,就加强审计整改,促进审计结果运用进行了明确规定。这充分说明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作为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绝不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是关系到整个审计监督体系的功败垂成。

 同时,审计信息化亦已推进多年,审计署于2016109日印发《“十三五”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为审计信息化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指明发展方向,上海市教委亦要求审计信息化方面有新作为新突破,并将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市属高校年度审计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笔者观察,大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主要体现在购买审计软件协助进行审计实施上,那么在越来越突出的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环节,怎样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好发挥审计信息化的作用,从而提高整改与结果运用的质量与效果,很值得探究。

二、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信息化总体架构

在当前上下联动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审计整改的质量与审计结果运用的效果已有一定提升,但一些“老大难”问题依然困扰着各单位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面上整改、“承诺式”整改仍时有发生;一些被审计单位与整改责任人屡改屡犯,整改完成时间一拖再拖的情况依然存在;审计人员面对上述情况除了一次次沟通催促、一次次翻阅庞大的历史资料,也缺乏有力的抓手做到事半功倍。一些单位工作流、信息流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审计结果运用的跨部门协同。

针对上述难点,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信息化平台应运而生,区别与传统的审计整改工作方式与流程,该信息化平台融合审计问题全过程管控、被审计单位(部门)历史审计问题及整改情况大数据、审计结果考核运用、审计信息按权限跨部门分享等。

图1.png

三、审计整改工作流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

如果说高校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那么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审计整改工作流无疑是工程的基石。实现该环节并不需要外购高大上的审计软件,可以依托高校“人才高地”的有利优势,适当通过合规程序寻求外部开发资源,充分利用学校OA平台,定制开发审计个性化需求,在线上实现审计问题整改的发起、进度的实时跟踪、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资料反馈,以及审核确认整改完成。

图2.png

线上审计整改工作流对整改的全过程管控,成为审计人员核查和督导被审计单位整改进度、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节点倒逼整改完成时限、提升整改完成质量的有力抓手。审计人员可节约反反复复沟通催促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大量纸质资料收集与整理、获取全方位的整改效果反馈,提升了审核问题整改的效率与准确性,并为形成审计问题大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审计整改工作流的实施可以适当减少审计人员亲临现场督查审计整改的频次,但笔者并不认为有了线上工作流就能完全取代审计整改现场查看的环节,这需要视审计问题的风险水平和性质,尤其对于风险水平较高、性质相对严重的审计问题,审计人员现场的“望、闻、问、切”依然必不可少,线上的整改资料审核和线下实地查看相结合能有效确保审计人员在重大问题上不做误判。正可谓审计信息化是审计人员的左膀右臂,帮助提升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但不可能取代审计人员。

四、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的全面透视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流是实现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信息化的重要第一步,工作流在管控审计问题整改进程的同时亦在系统数据库中积累了审计问题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生成审计问题报表大数据就不再是难事。以审计历史数据为基础,以可视化、多维度为目标的大数据审计问题报表具有以下特点和功官旨:

 ()审计问题报表大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

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涵盖审计项目、审计问题描述、审计整改建议、问题责任单位、责任人、实际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时间等栏目,并且支持交叉查询,能让使用者从项目名称、被审计单位、责任人、时间范围等多维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

既然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信息来源于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流,那对于整改工作流上线前的各审计项目审计问题的如何纳入到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中,是不是需要逐条在电子平台上人工输入补充,甚至需要补充走一遍完整工作流?对此,可通过开发大数据报表批量导入功能完成一定期间内审计问题历史数据的追溯,只要前期审计部门基础工作扎实,就可以将追溯期内各项目审计问题清单汇总表以一定的EXCEL的格式稍加调整,批量导入到审计信息平台中,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可追溯性。

()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是天然的审计问题跟踪与销号台账

任何一个审计问题,只要审计人员在审计整改工作流中发起整改流程,审计问题报表大数据就会生成记录,也就自然记录了审计问题的整改进程。审计问题报表中清晰显示责任人对于问题整改的实时反馈,尤其是对于尚未整改完成以及审计师在整改工作流中尚未审批确认销号的审计问题进行红色标记重点提醒,亦可通过是否完成整改为筛选条件对大数据报表中的审计问题进行过滤,并使用报表导出功能将筛选出的审计问题进行导出。

因此,有了成熟的系统审计大数据报表,审计人员不必再手工设置审计问题跟踪与销号台账,对于各项目、各审计问题,均可通过大数据报表查看整改进度与完成销号情况,并逐项跟踪落实。上述功能的实现把审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审计人员集中精力去实施更有专业要求、更有价值的工作,也提升了审计人员对审计问题整改后续持续监督的效率与力度。

 ()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使面上整改、屡改屡犯已现形

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不再是简单的某个审计项目的问题清单,其广泛的审计问题数据积累,便捷的交叉查询功能,使被审计单位面上整改、整改资料敷衍了事、屡改屡犯的情形很难有藏身之地。如:某下属单位刚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形成的审计问题清单,我们只要在系统大数据报表中对该单位的历史审计问题进行筛选比对,就可轻易看出哪些是曾经发生的同一类问题,哪些历史审计问题当初看似已完成整改并销号但实际并没有整改到位。

有了通过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透视这一“利器”,再结合科学填密的问题整改考核机制,倒逼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问题进行深入、彻底的整改,也促使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的审核销号更仔细、更慎重,从而综合提升审计整改环节工作质量。

()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有助于持续管理提升

有了大数据报表,审计问题的时间“断点”将被有效打破。学校各机关处室、各学院、各下属单位涉及党政新领导上任时,能通过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清晰看到所上任的机构往年审计问题,有尚未整改审计问题的需要继续推进;即使已完成整改的审计问题,也便于新任领导了解到该机构所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使其今后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学校主要党政领导能通过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了解到各自分管下属机构、下属单位管理水平与管理提升情况,从而有助于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

五、审计考核机制的信息化探索

有了强大的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流进行全过程管控,有了全面的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作为抓手,要更好的将审计结果运用到实处,增强审计威慑力和整改强制性,就必须将审计结果、问题整改与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挂钩。为此,如何更好的将信息化为审计考核机制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经授权的审计信息系统共享和定性与定量的考核参数设置两方面入手。

()经授权的审计信息系统共享

很多单位的审计考核机制只所以难以落地,与实际工作中的各自为阵,跨部门的信息断点有关,审计整改信息化与审计问题大数据报表为打破这一断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可否认,审计信息有一定的敏感性与涉密性,审计结果公开并不等同于全方位的审计问题与整改结果公开,因此审计信息化平台中的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向谁共享、共享到哪个层面,需要慎重考虑并确定权限范围,经学校党委及分管校长审批确认授权规则。

笔者认为,经授权后,审计问题、整改情况通过审计信息平台需要向与干部问责、考核密切相关的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及重要的审计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公开,相关部门领导可通过登录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信息平台查看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各部门审计问题整改率等信息。学校党政一把手亦很有必要通过审计信息平台查看到各下属单位、各部门历年审计问题与整改情况。必要时,可以开发有关功能,审计处可以通过系统内的报表发送功能以工作流的形式将考核范围内的各下属单位审计结果、问题整改情况发送至负责干部问责、考核的有关领导,提请其通过系统打开审阅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的考核参数设置

通过审计信息平台,打破了审计信息跨部门壁垒后,关键点在于如何科学的将审计结果与问题整改纳入到干部考核体系,信息化系统又能在这方面提供怎样的支持呢?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各位干部考核年度内发现多少个审计问题作为考核指标,毕竟每年的审计范围不一样,问题的性质、重要性水平、整改完成情况更不一样,要设置科学的定性与定量考核参数,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通过审计联席会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对重要审计问题的性质予以确定,审计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级给与不同的考核分值:

1.重大风险:属于明显的违纪违规、明知故犯,以及由于主观过错对学校及所在单位产生重大损失的审计问题,实行“一项否决”,即发生一项当年审计考核分值全部扣完。

2.较大风险:由于干部的主观忽视、不够作为,或者经确认对有关政策的把握不到位,但不构成明显违纪违规的,发生一项扣除当年审计考核分值的25%,若在考核年度内应完成整改而未完成的,或该问题为屡改屡犯重复发生的,加倍扣除。

3一般风险:主要为两类:1)为学校改革发展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为公且未给学校带来明显损失;2)风险较低的审计问题,如财务会计科目入错等(主观舞弊除外)。这两类问题应重在整改,既可以先不扣审计考核分值,视整改完成的及时性与质量,若整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扣除相应的审计考核分值。

我们可以在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信息化平台设定相应的扣分逻辑,对各审计问题经有关部门定性后在系统中选择对应的审计问题风险层级,干部审计问题考核分值就能通过系统自动得出,提升审计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减少人为失误。

六、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融合了审计整改工作流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审计问题及整改情况大数据报表透视、审计考核机制信息化等环节,并且一环紧扣一环。我们必须紧跟中央审计委员会、国家审计署、市教委、市审计局各项政策部署和文件精神,结合高校审计工作实际情况,既不片面追求“高大上”,又不拘泥于传统经验停滞不前,同时积极应对审计信息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新风险新问题,深入将高校审计整改与审计结果运用信息化工作推向实处。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130301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