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的探讨
 

新规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的探讨

朱美娟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背景。高校内部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和任务正在发生变化,经济责任的审计重点也在发生变化。在新规下如何推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创新与发展,是审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规的主要变化

2019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新规)。此次修订后的新规,强调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新增了指导思想,重新定义了经济责任,重新界定审计内容,加强纪律保障,提出分类管理,明确审计全覆盖,强调审计监督整体效能,明确了审计报告内容,调整责任界定种类和范围、强调三个区分开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等。

一些具体的变化。如,新规重新定义了经济责任,新规的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新规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内涵,明确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应当履行的职责,突出领导干部在政策落实、推动发展、管理资金资产资源、防控风险等方面的责任。

其次,从重新界定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来看,新规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吸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审经责〔2014)102)第十五条的相关内容;二是进一步明晰经济责任的边界等。

另外,从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来看,新规强调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审计整改责任,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

总之,新规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面临难点

 ()对审计的认识不够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尽责方面,在助力高校改革发展、监督管理需求方面,在解读审计案例等方面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与校内大部分教职工无关,其审计内容一贯专业、严肃,常规的审计沟通又不能很好地与被审计单位相互联动;与大家存在着天然的距离感。以致大家对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意义的认识不够。

()审计内容未全覆盖

审计内容很少关注被审计单位业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很少从领导班子决策体系看其改革攻坚与提高管理水平的情况,没有很好靠近高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同时过多聚焦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有时还存在某些检查与校内其他监督部门在重复做,或者大家都不做的情况。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出现了重复检查和检查空白,或审而不深、审而不透情况。

 ()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大多侧重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信息化建设软件环境的搭建与学校层面的统筹布局。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的协同程度低,大多仅限于本部门业务操作层面,忽略在网络平台的协调应用,未实现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信息对接。

如,有些高校尚未建立重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未建立,就很难动态掌握合同签订、履行及收款、付款情况。有些校内的信息化数据资源没有被有效打通,资产、采购、学生注册、收费管理平台等业务系统建设多年没有升级,也没有与财务系统有效对接。有些信息化数据资源虽已打通,但读取数据不完整,与实际的差异较大。还有一些重要的管理系统未对审计人员开放权限,审计无法利用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对重要业务事项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审计整改流于形式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审计整改不重视、不部署,未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造成审计整改不到位。二是关于审计整改的结果大多是没有明确的标准。三是审计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是难以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如,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内容不规范,固定资产、存货账实不符,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等。

 ()审计结果影响力不足

以往审计过于注重审查财务收支业务的真实、合规,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站位不高,大多就事论事。以致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看完一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认为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或者觉得与其没有多大关系。学校领导看完一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清楚该中层干部在任期内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深度不够,揭示体制、机制性问题也不够深入,也没有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对包打天下八股文式的审计评价,审计结果不能为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关于审计创新与发展探讨

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结合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聚焦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只有通过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以有限的审计资源应对无限的审计需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

()更新审计理念

在新时代、新规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精神。推动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内部审计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更新审计工作理念,打破原有审计思维的限制,客观看待被审计单位。一方面,积极看到对方成绩,发现他们的工作亮点;另一方面针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对方沟通与反馈,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而对于后续的改进,双方会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力求审计建议有的放矢,便于被审计单位边审边改。要注意,内审人员不能简单地做评判官,要坚持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新理念,让对方感知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感觉到审计是在同他们一起努力、并肩作战。

 ()审计方式转型

要积极探索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要敢于探索,敢于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坚持用创新的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内部审计要利用好熟悉学校内部情况的优势,还要利用大数据的思维与技术。大数据审计,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总体性分析取代抽样分析,对事物认识会更全面,但注意需要容忍一定的数据误差。

只有将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好。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学校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治理以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帮助被审计单位提早发现管理上的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及时堵住管理漏洞,提升审计效果。

()推进数据式审计

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对财务、科研、资产、合同、采购、收费、教务、基建工程等各个经济活动的信息化建设,搭建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和重要业务事项全过程监管的控制体系。

有效利用审计信息化系统。将搜集到的大数据嵌入审计信息化平台,实现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统计报表、数据管理与查询分析等审计实施工作的信息化,提升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分析评价、支撑决策的能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数据先行的审前调查。积极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提前摸底。整理出经济责任审计审前线索或疑点、形成疑点清单。通过有针对性的审前调查,既防止以偏概全,又识别出业务流程中的高风险点,为确定审计重点内容提供依据。

()突出审计重点

新规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等,七个方面审计内容。

根据新规,高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在把握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干部管理监督部门需要,体现各单位业务特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应探索从二级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两个方面来确定审计重点。

一是重点关注其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贯彻执行学校经济方针政策与学校的重点工作况,以及落实学校校长办公会等集体决策机构的会议决策部署情况。二是关注其领导班子对重大经济事项内部决策与执行情况。主要审查决策程序和权限是否规范;决策内容是否合规合法、科学合理,是否存在议而不决、决而不议,或未经民主决策直接决定情况;以及执行不及时,推进缓慢;是否执行存在偏差,或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情况。三是关注其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审查支出预算安排是否科学合理,资金分配标准是否统一,分配程序是否合规;资金使用是否存在违规;是否建立资金监督管理与绩效考评等制度,考评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四是关注其是否重视内控制度建设。特别在资产、采购、合同、信息化等方面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等。

()提升报告能力

切实提升审计人员出具简短而有影响力的审计报告能力,让审计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简明扼要、事实清楚、通俗易懂,将审计重点摆在明处,分清主次,问题描述言简意赅。审计依据引用充分、合理,审计建议可操作性强。审计评价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列数据给事实,让数据说话。在审计范围内,对校内中层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提高审计结果运用

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对拟列入审计报告的问题,审计人员要回答好整改具体措施是什么、整改期限需多久、整改结果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后,才可以将问题列入审计报告。这样不仅提高审计发现问题到审计成果的转化率,还破解了屡审屡犯、审计整改流于形式的难题。

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明确告知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通过制订整改方案、拟订具体措施、明确整改时限、限期对账销号等方式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审计人员及时对审计整改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对整改不彻底的问题要督促其继续整改。

推进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建设。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巡察、资产、财务等部门的协作,结果共用。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审计部门进行研究分析后,及时反馈至学校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学校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审计结果更好运用。

四、审计创新与发展效果

()共享审计成果

一审多项。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又重点关注学校收费管理、进口产品采购管理、教材采购等方面风险点,并展开专项调查。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立足多钻研、多观察、多了解,做到会审、能审,敢于审计监督。在未多花费人力和时间情况下,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同时又有一些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做到一审多项。提升了审计实施效果,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效能。

一审多果。近年来已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一些审计课题研究中。有些审计工作经验被运用到高校巡察工作中。有审计项目获市级优秀奖,有审计案例获中国教育审计学会201*年优秀案例**等。

一果多用。及时总结优秀的审计经验,定期解读校内外审计案例。对审计发现问题再提炼,围绕问题产生原因、问题趋势、整改结果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审计结果的信息共享。将传统审计报告发现的管理风险转换为学校的审计风险地图,如图1:

1.1.png

()提升审计本领

虽然每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按规范程序实施,但是每个重要问题线索的发现、每次重要审计整改建议的落实、创新的审计方式方法、不断积累的审计知识与工作经验,提高了内审人员实战能力与精准的职业判断,提升了审计本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重要指示。要积极探索审计方法创新与发展,做好新时代、新规下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高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学校战略。


 
  Copyright © 2007 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 
   京ICP备130301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1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北京科技大学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4008
Email:Ceesupport@cee.ustb.edu.cn